找到相关内容123篇,用时7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达摩悟性论

    得智慧。只可道烦恼生如来,不可得道烦恼是如来。故身心为田畴,烦恼为种子,智慧为萌芽,如来喻于谷也。心中,如香树中;烦恼若尽,从心出;朽腐若尽,香从树出。即知树外无香,心外无。若树外有香,即是他香;心外有,即是他心中有三毒者,是名国土秽恶;心中无三毒者,是名国土清净。 经云:若使国土不净,秽恶充满,诸佛世尊于中出者,无有此事。不净秽恶者,即无明三毒是;诸佛世尊者,即清净觉悟心是。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0776304.html
  • 略谈中国汉传佛教雕塑与佛教传播

    ,“中有心中心中”的天下奇观。千百年来,无数的过往游客和善男信女,见了这些气势宏伟,精美殊妙的大佛像,无不由衷仰慕赞叹,合掌恭敬,乃至诚心称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。   从历代存留的佛教...的智慧和慈悲,最高尚伟大的人格、无边的法力的菩萨圣众的体现,是能引起人们的信仰热情,让人们崇敬、信任、寄托和祈愿各种美好希望的最慈悲完美的形象。信众们塑造菩萨圣像时,倾注了自己深厚的信仰热情,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5371885023.html
  • 纯印老人(2)

    不去,她说:“去也白费,心中,心外没有,一个大泥像,他能保佑啥?拜佛求,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。炕头坐着,你看不见,不养活、不恭敬、不去拜(公婆),外边哪有。你这个人真是心中,眼睛也...任何事情,都能顺其自然,无喜无忧,无惊无怖。老人讲:“心中,心外无,求不能心外求。”“拜佛求佛要向自己的心性中求,泥像无心,死心不会生活()法。”“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走心。”老人明白心,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32855085.html
  • 修学杂谈(一)

    因为念咒本身能增长功德,消业,而且,持咒可以坐禅的过程中随时得到菩萨的加持,所以念咒可以一举两得。念咒要从心里念,将意念集中到体内某个部位,以咒来摄住六根。最终的结果,还是归于心。因为心中,...没完没了。道可悟不可说,十人看一人做事,会有十种感觉。  一般的人修行, 到了庙宇里知道要磕头, 跪拜, 恭敬。 出了寺庙, 恭敬礼拜心即无, 已荡然无存了。 真悟了的人, 心中,自身即是。 即使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564058290.html
  • 马祖禅法三境界释论

    ”。慧海是出家人,马祖恐他定力不足,怀疑心一体的信念,故勉他不用外求,心中。  大珠慧海乃马祖名弟子,对马祖的“即心即”领悟有得,《景德传灯录》卷6载:  有行者问:“即心即,那个是  ?...之词,[6],旨在制止求佛者无需“向外驰求病”,心中。  马祖的徒孙黄檗希运“即心即”—的基础下,提出“无心是”的理论,《景德传灯录》载:“学道人只怕一念有,即与道隔矣,念念无相,念念无为...

    方满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5261781.html
  • 《坛经》初探

    觉悟上来,提倡内求于心,这就是他的“顿悟成佛”的出发点。  慧能把大乘佛教讲的“一切皆空”,归之为心中一切空,把空观引向内心的世界,此基础上提出“自性真空”说。慧能的所谓心中,不是说佛性作为一种...先天地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,是一种天赋的本性。因此,慧能认为成佛的方法只有从内心之中下功夫,“向性中作,莫向身外求”(《坛经·疑问品》)。意谓如果想成佛,到自身之外是寻求不到途径的,只能从自己的内心...

    吴 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1563973.html
  • “未成佛先渡人”的观音文

    心中”“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”,就是观音精神的亮点。如果按“三教合一”内涵而言,先对他人施以仁(平等)善意、善行,对社会施以善意善行,这就是“正心,修身、齐家,平天下”的圣贤之心,就是“无为而无不为...起名观世音,意即让他看见、听见,即可去解救难者。后来转轮王成了,不眴就成了观世音菩萨。与大势至菩萨(印度之尼摩)做了阿弥陀佛的左右侍者。观世音北魏时传入中国仍是男身,像上脸型瘦削,身材硬朗,着胡人...

    安岳历史名人研究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22368701.html
  • 慧能思想初探

    “自性迷”即是众生,自性觉即是。”(《坛经.疑问品》)这种“觉”与“迷”就是佛性的觉悟不觉悟。“自性”指个人的心,也叫“自心”。慧能看来,“”不在遥远的彼岸世界,而在于个人的心中。“自心”不觉悟...之为心中一切空,把空观引向内心的世界,此基础上提出“自性真空”说。慧能的所谓心中,不是说佛性作为一种实体住在心中,而是说“自性真空”,即心处于一种“空虚”的境地。这种“空”,不是空心静坐,念念思...

    吴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269303.html
  • 九华山佛教传播中心与文化特质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

    两个宗派,禅宗文化深受文人知识阶层的喜爱,净土宗则民间十分流行。禅宗自称“不立文字,教外别传”,提倡“心中”、“即心即”、“自悟自度”、“顿悟成佛”、“现世解脱”,主张不读经、不拜佛、不崇拜...与五台山、普陀山、峨眉山并列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。九华山佛教文化特质上表现为地藏信仰、禅净兼修和三教交融的同时并存。该传播中心的形成对丰富皖江佛教的内涵、延续安徽佛教的命脉、促成安徽地城文化儒道鼎立...

    李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13869310.html
  • 导学佛人如何信、解、行、证的偈语集

    ,万行入世无圣凡。 初行般若择法眼,再行般若求师难。曾求法舍王位,顶首楞严智慧观。 禅与空 其一 日日念佛,时时念佛,哪里,心中。 其二 山山是禅,水水是禅,禅哪里,禅性中。 ...谦卑下问贤。 诸难问答 心是人生八识田,性乃心中一金丹。 禅是瞬间开启智慧之门的灵感。智慧是解脱无明的一切方法及万能的本源。 菩提是智慧的象征。道是走向菩提的阶段。 法是般若的自然,是般若的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2.html